周立波说你们北方人爱吃大蒜,香了自己臭了别人。我们上海人爱喝咖啡,苦了自己甜了大家。
周立波也早说了,南北文化有大的区别,不知道为什么说句大蒜他们就生气了。说明你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自己瞧不起自己了。卢旺达难民一天六倍咖啡,你能说他高档嘛?孔子也吃大蒜,你能说他没文化吗?
而且上海自开埠以来已经算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了,说到排外怎么也轮不到上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不过问到到底几个人去过上海,那些冲在最前头喊上海排外的人,有几个敢说自己去过,生活过?
香港迪斯尼乐园有专门为大陆游客递餐巾纸的“服务”,看来香港人也是排外的;国外很多国家的旅游景点都有中问标示的:“禁止随地大小便”警示标志,所以这些开放的欧美人也是排外的!弄到最后,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是不排外的,被“排斥”的群体还在抱怨自己如何受到歧视,却不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对上海不敬的人请摸摸自己良心。
曾经辉煌,鼎盛一时的上海: 四九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有据可查,有史可证。是仅次于东京的亚洲大都市。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说法,我可以告诉你,当时,好莱坞的大片,在美上市后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开放到今天,你能学到和看到的几乎所有现代营销和广告手法 。在四九年前的上海都可以找到。尤为让我感佩的是,翻看当时民族企业的广告创意,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中国人对市场经济一点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四九年后,老蒋卷走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硬通货。一穷二白的国家唯有上海可倚靠。只是,这种倚靠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史料记载,当时上海每年上交国家百分之九十的GDP,注意,是GDP而不是所得。这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有人拿走你家里百分之九十的财产,给你些米,给你些油,让你吃饱以后用剩下的百分之十的资源辛苦劳作一年,然后又拿走百分之九十,就是这个概念。八零年代初,小日本在上海街头看到已经很穷,但依然保持当年白领礼仪和潇洒风度的老克勒,不由得感叹:毕竟是上海人啊。但我们的华侨就没有这么泰然。回到破败如此的淮海路,回想当年的荣华,不由得放声大哭。四九年后,上海人在香港再创了一个远东大都市,但面对自己生养之地的沉沦,却只能洒一把辛酸泪而已。我虽没有经历过那疯狂掠夺的年代,但也有自己亲身的感受。中学时学工,去一家纺织厂参观,工厂负责人骄傲地展示工厂辉煌而久远的历史。细看庞大机器上的铭牌,上刻:1936年。它有幸没有被拿走,它依然在工作!是的,是上海人用36年产的机器养活了中国。这毫不夸张,这是活生生的事实,怎么,你没勇气正视事实吗?
这样的付出没有换来一声感谢。我也不认为上海应该在乎感谢.只是,当你指责上海人谨小慎微,精打细算,小家子气的时候,请宽容一点吧。是上海这座本该继续鼎盛的城市养育这你和他,以及你的家人,多的不说,至少在三代以内,你的祖辈必定受过上海的恩惠,而现今的上海人,在承受着蜂拥而入的全国人民的蹂躏的时刻,他们只是在试图保护自己仅剩下的百分之十而已。同时,请更不要象无知疯狗那样说出诸如“十四亿中国人养活一个上海”之类的蠢话。因为,作为一个人,你可以没有感恩之心,但不能没有良心!请你调动所有的良知(如果你有的话)铭记我的话:上海人不欠这个国家任何东西。在我们这个共和国,能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的人,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