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ozyoyodotcom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本版置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此篇绝对值得一读:“千人计划”教授面临的困境

    [复制链接]

    4143

    主题

    1万

    帖子

    12万

    积分

    服务信息用户

    Rank: 20Rank: 20

    积分
    125445

    2012龙年勋章小红花热心勋章灌水蜜蜂勋章水区良民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danny01 发表于 2011-11-26 19:45:00
    2517 0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此文转载张捷老师在千人计划网站的博客:http://www.1000plan.org/superblog/3046/525

    原文:

    我国当前人才引进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家与地方不断推出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的创新举措。显而易见,人才引进是我国下一个发展阶段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实现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先决条件。而“千人计划”无疑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高端人才引进渠道。作为“千人计划”教授,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回国后在大学里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与回国创业的海归们不同,他们所处的经济大环境已经日趋成熟。虽然他们也会遇到很多创业初期的具体困难,但政府在做大量的努力,如建立“人才特区”,提供特殊优惠政策;建立“千人计划创投中心”,为“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提供专项基金;今后每年将举办“千人计划太湖(无锡)峰会”,为创投牵线搭桥。对于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来说,自己可控制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可利用的资源也很丰富。在当今的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哪个政府会以这么大的力度和努力来扶植高科技创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所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会在“中国创造”的发展进程中写下辉煌的一页。

    我们这些创新型“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所面临的局面则完全不一样。可以不含糊地说,我们正处在十分严峻的困境。一般认为,由国家发起的、中组部实施的“千人计划”目的在于从国外引入科学技术上的领军人物。大学以接近于或等同于国外的工资标准招聘“千人计划”教授,也期待着“千人计划”教授能够成为大学的学科带头人,引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大多数“千人计划”教授的国家重大项目申请都以失败而告终。什么原因?我与一些“千人计划” 教授,以及相关方面的人士做过交流和讨论,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千人计划”教授在我国当前的科技体系中的学术位置不确定。我国当前的科技领军人物,重大项目负责人是在同领域、同行业的科技评比选拔体制中长期培养起来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只梯队。“千人计划”教授是在海外兵团中横向比较择优选拔的,但与国内的同行并没有经历过横向评比的过程。把“千人计划”教授空降放在国内的科技体制之内,国家对他们的位置没有明确说法,如果让他们从头排队则违背了国家引进高端人才领跑科技的初衷,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各显神通,去“插队”、“夹塞”。于是,常常听到嘘声四起。

    2)“千人计划”打破了我国现有科技体系实行的工资待遇制度。国家为“千人计划”专家提供了优惠的回国政策,大学为“千人计划”教授提供了与国外接轨的工资和待遇,并且提供了科研启动经费。这种工资待遇上的突破缺少配套的缓冲政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千人计划”教授受到了孤立,有时也面临尴尬的局面。在一次专家与中组部官员的座谈会上,一位院士道出肺腑之言,希望中组部“考虑一下老人们的感受,在我国科技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千人计划”教授)到哪儿去了!”在另外一个座谈会上,当听到建议给“千人计划”教授创造优良的工作条件时,一位院士非常激动:“我们回国时是什么条件?不是也做出科技成果了吗?他们(“千人计划”教授)出国留学做学生的时候,条件再艰苦,不是也没抱怨吗?”在公共场合,似乎只听到了院士的意见,但这并不代表其他国内专家们没有意见。当评选科技项目申请的时候,“千人计划”教授们的申请在许多领域几乎全军覆没的现象,其中也多少道出了许多评审专家不想直说的意见。“千人计划”教授的个人待遇比先一步回国的“长江学者”高的多,甚至也远高于院士。大家还要在一起共事,同分一碗粥,竞争有限的重点或重大项目,“千人计划”教授们今天所面临的困境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大家从媒体的宣传得出一个印象,“千人计划”全职教授都得到了巨额的扶植启动经费,不再需要科研经费了。其实,目前来看,只有少部分“千人计划”教授得到了1-2千万的大经费,大部分人只有2-3百万的经费,并且是2-3年的总经费。在一些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工科及实验科学领域,“千人计划”教授几乎面临着束手无策,只能纸上谈兵的局面。

    3)“千人计划”教授与国内专家在科技问题上的视觉差异。除去以上问题之外,“千人计划”教授的科学提案多遭到否决也有技术上、科学观上的差异问题。很显然,国外与国内的科学观在很多领域是有差异的。国外认为重要的课题或发展方向,国内专家可能会不以为然。国内喜欢接受大课题提案,一个科研项目最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最后不了了之;而在国外,一个好的提案常常是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需要论证与评议的也是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千人计划”教授的到来能对国内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吗?不太可能。首先是“千人计划” 教授队伍太小。以我所在的勘探地球物理专业为例,目前全国只有三人。另外,立项目的权利,评审项目的权利都在国内专家的手里。也许“千人计划”教授最后只有学会像国内同行们那样看科学问题,写科学提案,做科学,才有可能被接受。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就失去了回国创新的意义。

    究竟需要多久“千人计划”教授才能挤进国内的领军队伍中?面对陌生的国内科研体系,太多的因素超出了我们自己控制的范围,我无法估计。但我对美国的科研体系更熟悉,如果设想把一个国内的科技领军人物空降到美国的同行业里,我很难想像五年内美国的科技行业里能够接受我们的领军人物。回想一下我们个人在美国科技行业里的发展历程。读研的时候,先是进入导师的圈子,然后二十多年来,自己不断地开会,发文章,从小项目做到大项目,逐步建立自己的业界朋友,建立自己的学术声誉和位置。这可绝不是三、五年可以做到的。回到国内后,虽然仍在同一个科技领域工作,但我们发现国内的圈子很陌生。我们从前回国参加会议,接触国内同行的机会很少。许多国内的专家几乎不在国外发文章,也很少参加国外的学术会议。在有些工科领域,国内的同行甚至是关起门来发展,与国外不相来往,海归人员想挤进这样的队伍则更困难。而对我们这一批主要在45至55岁之间的“千人计划”教授,如若三到五年还挤不进去这个队伍,我们回国奋斗的历程恐怕也就仅此而已了。如果回国只是多发文章,创造个人奋斗的业绩,那就不是我们最初想回国做大贡献的初衷了。也达不到国家对“千人计划”的期待效应。

    其实,我们对回国后面临的困难早有准备。只不过今天对困难认识的更具体。我们仍在不断地寻找被接受的机会,寻找合作的机会。科研提案一次又一次地被否定,我们没放弃,屡败屡战,还在不断地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但“千人计划”教授面临的困境已成为国家的宏观问题。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还要靠国家及时地健全相应的宏观配套政策。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需要设立“千人计划”专项科研基金作为过渡支持措施。从表面上看,增设“千人计划”基金似乎会让一些人对“千人计划”有更多的成见。但专项基金能够解决一个本质上的问题:避开了“千人计划”教授一到位就要与国内同行竞争经费的问题。一旦大家都上了岗,把事情做起来,就有了交融与合作的机会,就有可能建立理解与共识,并最终在一个体系下共同做事。国家层面的基金不仅提供了科研经费,而且也提供了做国家重大项目的机会和参与国家科技事务的平台,与学校提供的启动费用有本质上的不同。另外,“千人计划”专项科研基金应该是给予以“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领军的团队基金,鼓励团队合作,鼓励跨学科与跨单位的合作,带动集体科研事业。

    2)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评审委员会应该增设“千人计划”专家名额。让“千人计划”教授个人努力,竞争有限的名额,争取进入评审委员会,目前来看很不成功。同样存在不认同的竞争问题。让“千人计划”教授进入评审委员会,无疑会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国际科研的视野,有益于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但应该是在不影响国内专家名额的前提下进入评审委员会。所以应该增设“千人计划”名额。目前“千人计划”教授在我国科技界是“少数民族”,如在政策上不加以扶植,恐难以进入国家科技评审层面的体系。

    目前许多“千人计划”教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找项目,找经费上,而不是在做科研、带团队上。因为大学是以教授带进来多少科研经费和重大项目来评定教授的业绩。而国家则期待着“千人计划”教授回国后立即投身于创新的科技事业,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事业尽早做出大贡献。如果国家能够及时地建立上述宏观的配套政策,就会带来一个多赢的局面,国内学者专家们就不会因为“千人计划”教授的到来而认为影响到自己从事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反而会感到增加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学校也就不再忧虑引进“千人计划”教授是否赔本的经济效益问题。“千人计划”教授也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做科研,带动团队,完成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badyzy + 5 + 5 信息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OZYOYO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房产买卖平台 〓
    〓 整租租房平台 〓
    〓 生意买卖平台 〓

    Copyright @ 2019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